欢迎来到学乐佳会计培训服务平台!专注于会计培训机构 深圳[切换城市]
学乐佳二维码

扫一扫(更多精彩)

学乐佳咨询电话
纳税申报财务软件

会计资讯

这10种手法属于做假账,会计人需警惕!

今天和大家扒一扒税务机关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常见的10种做假账的手法,请存在下面行为的认真对照检查,以免自误!

这10种手法属于做假账,需警惕

一、成本费用互化

定义: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举例:如某企业将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无形资产摊销计入了“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分配制造费用时,将其计入了“生产成本”账户,这样就造成少计期间费用,虚增利润的结果。

二、费用资本(产)互化

定义: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举例:如某企业新建厂房,确认为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的费用本应计入当期损益,但却计入初始成本计提折旧。

三、费用名目转化

定义: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举例:如某企业工会经费扣除额度已超过限制比例,于是将其计入职工福利费扣除。

四、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定义: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或为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

举例: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人为调整各期应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五、成本名目转化

定义: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举例:如某企业将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混淆。

六、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定义: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举例:如跨会计年度期间不据实结转成本, 人为调整当期损益。

七、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定义: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举例:如跨会计年度期间不据实结转收入,人为调整当期损益。

八、收入名目转化

定义: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

举例: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九、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

定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流动负债,通常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但由于其他应付款业务复杂,有的企业将其作为逃避纳税的工具。

举例:将收入长期挂账为其他应付款,造成借款经营的假象,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或将支出长期挂账为其他应收款;将超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额度的费用(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虚做借款,使企业费用虚减,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十、收入、成本、费用虚增/减

定义:人为虚增或虚减收入、成本、费用,造成进行差错调整的依据,达到纳税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举例:如报销虚假费用票据、人为捏造增加销售成本等。